查看原文
其他

亿万次移动支付,相伴生活烟火气

支付宝 2022-12-15
在中国,移动支付已无处不在
移动支付普及率为86%,位居全球第一
支付费率不超过0.6%,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
千万次的移动支付
陪伴在我们生活里的每一处
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联合蚂蚁集团
推出移动支付公益广告片《生活的交响》

每一次扫码支付响起的“滴滴”声里

都能听见更有烟火气的中国

▼‍


中国最北端的城市漠河,张红和丈夫一早就起床了,发面、揉面、醒面,给街头送上刚出炉的热气。顾客都是附近的居民,在手机冻关机之前扫码付款,是他们熟练的绝技。

今年的开海节,孙倩倩的生意很好,一天卖了一百多斤鱼,支付宝的到账声在码头此起彼伏,这是她最爱听的声音,每多响几声,就能给孩子多买一件新衣裳了。


郭珍珠是疍家人,世代以水为伴,镇上许多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,她则选择留下来。她说,海上也有用手机就能预定付款的民宿,还有了餐厅、便利店、加油站,家会越来越好的。



在中国海拔最高的城镇,央金的茶馆开了二十多年。这些年,滴滴滴的付款声,陪她卖出了一碗碗的甜茶,她每年也会把店里十分之一的收入,捐给福利院的孩子去购置新衣。



平均海拔4500米的西藏阿里,是中国最后一个接入国家电网的地级行政区域。现在,卓玛央宗动动手指,就能在支付宝上交电费、查社保了。




江云昌的面馆,每天卖出近千碗面,没有收银员,全靠顾客扫码点餐付款。桌面上小小的点餐码,成了中国千万间小店的“店小二”。

金志明是名听障者,更是个热心肠,他帮几个残疾人朋友,开了个卖手工艺品的小店。店里没请收银员,全靠顾客自觉扫码。开张近两年,从没有人不扫码就拿走东西。



邱建厂不喝酒不打麻将,唯一的爱好是写诗。这20多年来开豆腐脑店,日子总很忙,但墙上除了贴收钱码,他也不忘贴上自己写的诗。比如这首:“忙个小营生,写诗几小令,粗食小浊酒,平头小百姓。”



侯金莲所在的工厂,在2017年支付宝推出收钱码后就参与印刷了,每年至少有五百万张收钱码从厂里发往全国。过年回家逛小店,她总会想:这个二维码,是从我手里出去的么?



支付宝上活跃着1.1万家服务商,帮商家做数字化经营,王友运创办的企迈科技是其中之一。这三年,疫情加速了服务业数字化转型的需求,而他和同事努力做的,正是希望帮线下商家更好做生意。



黄山下雪了,张孝慧带着5岁的女儿,第一次看到了迎客松,还在支付宝黄山小程序里买了一张数字纪念票,把一份记忆塞进手机,以后也好跟女儿说起黄山更多的故事。



怀上第一胎后,抱着给孩子积福的心态,张霞虹在支付宝公益平台上开始了捐赠,每次几块钱。她在小县城,收入不算高,但这7年日积月累,不知不觉间,已攒下了6012次的“爱心福气”。


盛闯和同事研发了一套「AI叫醒机器人」,能在0.01秒内识别诈骗套路,通过语音电话、延时到账等方式,劝阻有风险的交易。他说,AI要出更多力气,才能帮大家守好“钱袋子”。



蔡琼卉喜欢钢琴调音师的工作,给500多台钢琴调过音了,她看不见,但想给世界更美的声音。她也喜欢去旅行,出门刷地铁乘车码、便利店买一瓶水的瞬间,她觉得自己和别人没有不同。


听障女孩赵国燕是一名咖啡师,大家戴口罩,她没法读客人的唇语。支付宝蓝风铃计划寄来了能翻译语音的IoT设备,帮她和客人更好沟通。有时客人离开,还会特意留下一句:“谢谢你,咖啡很好喝”。



腾格里沙漠旁的甘肃民勤县,刮起了学手机的热潮。张霞做过小学老师,现在变成了蓝马甲的服务社工。她总对留守村里的老人说,学会用手机坐公交,去县城逛逛就更方便了。




在泰国街头,原本还习惯用现金的当地人,也更爱用扫码付款了。这些年,蚂蚁集团等中国企业通过技术分享、合作共建等方式,帮助泰国、越南、马来西亚、印度尼西亚等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,打造属于自己的本地钱包,让扫一扫也成为亚洲人的日常。



在孟加拉国,本地钱包bKash帮助100多万纺织女工在家远程开户,足不出门,就能领到工资和政府补贴。这背后的在线核身技术(eKYC),就来自蚂蚁集团。



在中国技术的助力下,南非人有了属于自己的“支付宝”。通过电子钱包VodaPay,南非用户不仅能支付、转账、充值,还能用它来买咖啡、在线订餐,几百家公司的小程序也已经入驻,提供更丰富的生活服务。


2012年,二维码支付被广泛应用以来
中国的移动支付,已走过10年历程

这10年,移动支付是入口,也是起点
陪伴中国的千行百业,踏入数字化浪潮

数字背后的生活里
是那些难以计数的美好变化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